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抗战历史档案数据库
收藏
设置
退出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登录
|
|
|
VIP会员注册
VIP会员充值
首页
黄埔军校
讲武堂
官佐档案
抗战文献
历史文献
专题展馆
数据总库
档案文献数据库
数据检索
黄埔军校
民初军校
陆军大学
海、空军学校
中央训练团
警官学校
军政其它
民国大学
档案文献
东北讲武堂同学录
东北讲武堂教职员名录
教职员任免令
奉军、东北军
抗日义勇军
官佐履历
公署命令
东北军事月刊
档案文献
报刊书籍
文史资料
军官佐档案
职员职官名录
其它名录
抗战历史
抗战档案
阵亡将士名录
侵华史料
抗战报刊
纪念册、刊
其它文献
回忆传记
政协文史
军事教育
抗日英烈
抗日战争
侵华史证
奉系档案
其它综合
照片影像
名人写真
史志文献
地方文献
历史写真
搜索
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
»
数据总库
›
东北讲武堂档案文献(VIP)
›
【文史资料】
›
清末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成立日期考
档案查询入口
VIP会员充值入口
客服微信号:18123576026
返回列表
清末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成立日期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5 10: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需要查询更多档案文献请注册VIP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VIP会员注册
×
关于清末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设立时期,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不仅说法不一,而且都缺乏史料文献的支撑和佐证。归纳起来,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说法大体上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说法认为清末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是1906年任总督时期设立。此种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20年,而且为国内尤其是东北三省各种县志、市志、通志以及各种回忆录所采用。此种说法可能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的主流看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三部著作。第一部为1920年张作霖主持的
东北陆军讲武堂
第一期毕业生同学录。同学录首页有关东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中写到“光绪三十二年东三省总督创立定名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普通科,校址在沈阳陆军小学堂内,三十四年改为陆军讲武堂”。[插图]顺便提及的是,其后一直至第九期毕业同学录中一直采用创立于1906年的说法。第二部为1931年底编辑出版的《东北年鉴(1931)》。该年鉴有关
东北讲武堂
沿革的部分记道:“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创办于前清光绪三十二年,赵尔巽氏任东三省总督之时。原名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普通科,地址在老将军府,附于陆军小学堂院内。”[插图]第三部为1935年出版的《奉天通志》。东北讲武堂“系为造就陆军初级军官而设。其建置远在清季,创办者为光绪三十二年任三省总督之赵尔巽。其时名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普通科,地址在老将军府,附于陆军小学院内”。[插图]
第二种说法认为清末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始于1907年。张伟和胡玉海合编的《沈阳三百年史》中认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赵尔巽任盛京将军时创立了奉天讲武堂,调训各巡防营的在职军官,一年毕业,只办了一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因东三省驻军除巡防营外,又成立了新建陆军,为了调训陆军各镇(师)和巡防营的在职军官,将奉天讲武堂扩大,改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地点在沈阳小东边门外老龙口酒厂东侧”。[插图]
第三种说法认为清末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始建于1908年4月,即徐世昌向清廷上奏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章程前后。该种说法始于何时目前尚无资料可供考据,仅就目前所知,该种说法为最近几年网上流行的一种说法。
上述三种说法中,无论哪一种说法均缺乏史料和资料文献上的考据和佐证。尤其是1906年或赵尔巽任总督时期所建一说有明显失误。诚如所知,1906年前后,赵尔巽所任职位为盛京将军,赵尔巽出任东三省总督的时期是1911年辛亥革命前。在东三省官制改革前,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奉天分别由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和盛京将军管辖,三者之间属于互不统属的平级关系,因此,身为盛京将军的赵尔巽无论从管辖范围还是所授职权,均无权成立包括黑龙江、吉林在内的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由此,我们仅仅从赵尔巽在1906年所任职务及其权限就可以简单判断,1920年的东北陆军讲武堂同学录、《东北年鉴(1931)》、《奉天通志》中所述的关于清末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设立时期的说法属于史实误认。故此,该种说法不能成立。
关于第二种说法。张伟和胡玉海可能意识到了1906年赵尔巽出任盛京将军时的职务和职权问题,故对清末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设立日期进行了史料和史实分析,提出了其设立时期为1907年的主张。但另一方面,两位作者仍然采信了《奉天通志》所述,并在其前后经纬的叙述中缺乏对史实和史料的进一步考据。如在该部分的叙述中,两位作者认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赵尔巽任盛京将军时创立了奉天讲武堂”。如前所述,1905年盛京将军赵尔巽在主持奉天陆军小学堂时,为了处理前任将军廷杰遗留下来的奉天将弁学堂学生,作为设立奉天陆军小学堂前的“变通办法”才将原奉天将弁学堂学员编为两班,同时又招收了1900年前后因“义和团事件”解散的武备学堂的学员30余名,参酌练兵处《陆军小学堂章程》中陆军速成学堂的办法,以一年为入堂学习年限。1906年10月该速成学堂学员毕业后,才开始正式招收奉天陆军小学堂的第一期学员入学学习。换言之,赵尔巽在盛京将军任期内所办的只有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和其后的奉天陆军小学堂,并没有设立过奉天讲武堂[插图]。另外,即使我们将赵尔巽任期内设立的奉天陆军速成学堂暂且称为“奉天讲武堂”的话,其所谓的“奉天讲武堂”同后来成立的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之间也并无任何内在联系。简而言之,所谓的“奉天讲武堂”在1906年10月学员毕业停办后,原址开办了奉天陆军小学堂。也就是说,所谓的“奉天讲武堂”与后来的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之间存在至少一年以上的空白期。因此,后来设立的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并不是在“将奉天讲武堂扩大”后“改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内在联系。
至于1908年4月设立一说,实系依据徐世昌向清廷上奏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章程的日期而提出。虽然徐世昌的奏折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相关,但该奏折是上奏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章程的奏折,并不能据此断言徐世昌的上奏日期就是清末东三省陆军讲武堂设立的时期。从目前所掌握的史料及文献资料看,本书倾向于上述提法中的第二种,即张伟和胡玉海在其合编的《沈阳三百年史》中所主张的1907年之说。当然,具体的日期及史实还需要厘清。
本书之所以倾向于1907年为清末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设立时期,主要依据以下几种资料文献的比较和比对。其中,根据徐世昌等编纂的《东三省政略》一书相关部分中所述的“光绪三十三年春,吉林将军达桂奏设讲武堂于吉林,为军官研习学术之地。世昌于是年五月莅东,八月遵照陆军部定章创立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于奉天,调三省陆防各营将校入堂肄业。吉林原有之讲武堂奏明裁并,以示统一”,[插图]认定清末讲武堂的设立日期为1907年9月(光绪三十三年八月)。此外,我们还将该书中所提及的吉林将军达桂奏设吉林讲武堂一事,与《光绪朝朱批奏折》中所载吉林将军达桂上奏《奏为吉林遵章设立陆军讲武堂为军官研究高等武学之所以储将材折》[插图]的时间进行比对,证明《东三省政略》所述内容与史实相符。为了进一步验证该说法,我们大量查阅了东三省各地档案馆中所藏相关往来文电和当时发行的报纸杂志。其中,在1907年9月间的《盛京时报》中有以下几则有关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新闻报道。第一篇报道为《督练处肩试军官》,登载时间为1907年9月12日(光绪三十三年八月五日)。为叙述之便,兹收录如下。[插图]
日前督练处调各路奉军营官管带来省考试,取录者入讲武堂肄业,不录者斥闻。初一在陆军学肩试题问四则如左:(一)诸学员各陈来学之志愿;(二)东三省旧军职教育较差新军程度甚远,官者应如何设法令兵丁破除旧习服从新法,以期进步之速,而新军与旧军并立各抒所见以陈之;(三)步队一营战斗时各官之责任若何;(四)步兵步法共有几种并各行若干步。
第二篇报道为《学员考毕》,报道日期为同月17日(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十日)。该篇报道并不长,其详细内容为“日前调考各路奉军营官管带昨已出榜,正取备取各学员当静候开班入学肄业。至未录各学员已纷纷归差次”。[插图]此外,在《盛京时报》1908年8月22日(光绪三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的东三省汇报中,刊登了一篇题为《讲武堂将考二班学员》的新闻报道。该报道说“东三省设立之讲武堂系专培植将佐人材之地。闻头班学员将次毕业,拟于中秋节后考试二班学员。凡有志上进之武备职官皆将及锋一试云”。[插图]
从上述《盛京时报》的相关报道中,我们看出,1907年9月12日前后,在奉天的督练处召集了奉天省内各地驻军的一些营官和管带来省参加讲武堂入学考试。几天后,督练处公布了考试合格者的名单。该班学员在通过一年的入堂军事学习后,于1908年8月底或9月初毕业离校,随后该堂在1908年9月10日(中秋节)前后举行了第二期学员的入学遴选考试。由此,综合《东三省政略》相关叙述以及《盛京时报》的相关报道,我们有理由认定,清末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开设日期,即第一期学员开学日期为1907年9月(光绪三十三年八月),毕业日期为1908年8月,第一期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员学期为一年。
查询档案文献及照片需VIP权限,点击开通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浏览过的版块
【抗日英烈】
【抗日义勇军】
【抗战历史】
【档案文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