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抗战历史档案数据库
收藏
设置
退出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登录
|
|
|
VIP会员注册
VIP会员充值
首页
黄埔军校
讲武堂
官佐档案
抗战文献
历史文献
专题展馆
数据总库
档案文献数据库
数据检索
黄埔军校
民初军校
陆军大学
海、空军学校
中央训练团
警官学校
军政其它
民国大学
档案文献
东北讲武堂同学录
东北讲武堂教职员名录
教职员任免令
奉军、东北军
抗日义勇军
官佐履历
公署命令
东北军事月刊
档案文献
报刊书籍
文史资料
军官佐档案
职员职官名录
其它名录
抗战历史
抗战档案
阵亡将士名录
侵华史料
抗战报刊
纪念册、刊
其它文献
回忆传记
政协文史
军事教育
抗日英烈
抗日战争
侵华史证
奉系档案
其它综合
照片影像
名人写真
史志文献
地方文献
历史写真
搜索
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
»
数据总库
›
东北讲武堂档案文献(VIP)
›
【文史资料】
›
东北讲武堂的沿革_李传玺
档案查询入口
VIP会员充值入口
客服微信号:18123576026
返回列表
东北讲武堂的沿革_李传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3 10: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需要查询更多档案文献请注册VIP会员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VIP会员注册
×
东北讲武堂
的沿革
七期学员李传玺
东北讲武堂是东北地区历史最久,培养干部最多的一个军主教育机构。旧东北军的各级干部,绝大多数出身于此。它对东北军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主要作用;也是东北军事集团张氏父子团结部队,统治东北的一个有力支柱。它与云南讲武堂,保定军官学校和后来的
黄埔军校
,并列为国家正式中等军事教育机关;有参与
陆军大学
考试资格的四个学校之一。
笔者毕业于这个学校的第七期,关于七期以后的情况,多为亲身经历;至于七期以前的情况,则系与先期毕业同学谈话所记,可能不够全面准确,尚希知情者给以指正.
东北讲武堂创办于一九O六年即清光绪三十二年。那时赵尔巽任奉天将军,为造就陆军初级军官才设的。当时奉天的旧军队,改为巡防营制,分中、前、左、右、后五路,由巡防营务处领导。讲武堂设立后,以接收巡防营选送的学员为主,间亦有由各协(新军相当于旅)挑选或由旗务处选送的八旗武员入学肄业者,训练期为一年(先为八个月)。原名为东三省讲武堂普通科。地址在奉天老将军府,附于陆军小学院内。
一九一O年(宣统二年)革命军兴,该堂即行停办。民国元年,巡防营改为陆军师,为整顿军队,又继续成立,分为军官团,军士团两部,归讲武堂总办统一领导。至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 中日交涉起, 复行停办, 是为东北讲武堂的前身。
迨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二月张作霖任东三省巡阅使,因增编陆军混成旅需要干部,以原二十七师军官为基础,重新设立讲武堂.定名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并将总办改为堂长,另设监督一职,由教育长负实际责任。堂长一席,先由巡阅使署参谋长张作相兼任,并指派该署参谋处长熙洽任教育长,任命张厚琬为总队长,校址在小东边门外,原军官团旧址,学员名额,定为二百名(计奉天省140名,吉、黑两省各为30名)。旋以开学数月后,吉林省学员迄未送到,张作霖又令再招学员50余名,是为第一期。于一九二O年(民国九年)二月毕业,毕业时共有学员228名。东北将领张学良、鲍玉麟、高胜岳、张廷枢等均于此期毕业。
第一期毕业后,即续招第二期,于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二月毕业,共有学员352名。第三期于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五月开学,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四月毕业,共有学员391名。第四期学员于同年四月中旬入校,于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九月毕业,共有学员335名。该期教育长改由萧其煊担任。一九二三年底,第五期学员入校,一九二四年秋,因直奉战起,讲武堂暂行停办。所有学员仍回原部队随军出发。至一九二四年底,奉直战争结束,始返校复课。于一九二五年秋毕业,共有学员406名。当即召集第六期学员入校,由朱继先任教育长,于一九二七年六月毕业,共有学员406名。
讲武堂由第一期至第六期,除第四期和第五期招考少数文学生外,其余都是召集部队的现职军官。一九二六年冬,张吴联合讨赤(吴指吴佩孚,赤指冯玉祥)入关作战,由于战事节节胜利,军队大量扩充,中下级军官感到十分缺乏,乃在北京设立讲武堂分校(即第七期)。在沈阳和北京两地招收、招考中学以上毕业学生960名。北京分校教育长,先是杨正治,不久改由本校教育长朱继先兼任。一九二七年六月,朱继先被张作涛(张作相之弟)打死,改由张厚琬继任。第六期毕业后,在沈续招第八期学员,仍由各部队选送现职军官。一九二七年九月十四日开始上课,并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改称为
东北陆军讲武堂
。一九二八年三月,因东北军统辖范围扩大,张作霖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又将“东北”二字取消,改称陆军讲武堂。以上各期名称虽迭有变更,但总不出陆军范围。是年东北军在关内作战失败,放弃北京,部队撤至滦州以东,北京分校第七期归并沈阳本校;八月间在沈毕业,毕业人数共968名。同年十二月,第八期毕业,学员共559名。
一九--}k年六月,张作霖被日本炸死,张学良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年末改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缩编东北部队,将编余军官1500余名送入讲武堂第九期(最初称为第九期第一总队,至毕业时才将第一总队四字取消)训练,至一九三O年四月毕业。与此同时,在黑龙江成立东北讲武堂分校。一九二八年夏,在沈阳招考文学生1000余名,送入东北教导队入伍。当年冬入伍生,入讲武堂第十期(最初称为第九期第二总队,在第九期第一总队毕业时,改为第九期,将第九期第二总队,改为第十期),第十期的学生还有于一九二七年秋成立的东北陆军模范队(招考高小以上毕业的文学生)和第十九师(师长王以哲)的学生队(也是招考高小毕业的文学生,训练将近两年)共1500余名,第十期于一九三O年八月毕业。第九、第十学生外,其余都是召集部队的现职军官。一九二六年冬,张吴联合讨赤(吴指吴佩孚,赤指冯玉祥)入关作战,由于战事节节胜利,军队大量扩充,中下级军官感到十分缺乏,乃在北京设立讲武堂分校(即第七期)。在沈阳和北京两地招收、招考中学以上毕业学生960名。北京分校教育长,先是杨正治,不久改由本校教育长朱继先兼任。一九二七年六月,朱继先被张作涛(张作相之弟)打死,改由张厚琬继任。第六期毕业后,在沈续招第八期学员,仍由各部队选送现职军官。一九二七年九月十四日开始上课,并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改称为东北陆军讲武堂。一九二八年三月,因东北军统辖范围扩大,张作霖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又将“东北”二字取消,改称陆军讲武堂。以上各期名称虽迭有变更,但总不出陆军范围。是年东北军在关内作战失败,放弃北京,部队撤至滦州以东,北京分校第七期归并沈阳本校;八月间在沈毕业,毕业人数共968名。同年十二月,第八期毕业,学员共559名。
一九--}k年六月,张作霖被日本炸死,张学良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年末改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缩编东北部队,将编余军官1500余名送入讲武堂第九期(最初称为第九期第一总队,至毕业时才将第一总队四字取消)训练,至一九三O年四月毕业。与此同时,在黑龙江成立东北讲武堂分校。一九二八年夏,在沈阳招考文学生1000余名,送入东北教导队入伍。当年冬入伍生,入讲武堂第十期(最初称为第九期第二总队,在第九期第一总队毕业时,改为第九期,将第九期第二总队,改为第十期),第十期的学生还有于一九二七年秋成立的东北陆军模范队(招考高小以上毕业的文学生)和第十九师(师长王以哲)的学生队(也是招考高小毕业的文学生,训练将近两年)共1500余名,第十期于一九三O年八月毕业。第九、第十学生外,其余都是召集部队的现职军官。一九二六年冬,张吴联合讨赤(吴指吴佩孚,赤指冯玉祥)入关作战,由于战事节节胜利,军队大量扩充,中下级军官感到十分缺乏,乃在北京设立讲武堂分校(即第七期)。在沈阳和北京两地招收、招考中学以上毕业学生960名。北京分校教育长,先是杨正治,不久改由本校教育长朱继先兼任。一九二七年六月,朱继先被张作涛(张作相之弟)打死,改由张厚琬继任。第六期毕业后,在沈续招第八期学员,仍由各部队选送现职军官。一九二七年九月十四日开始上课,并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改称为东北陆军讲武堂。一九二八年三月,因东北军统辖范围扩大,张作霖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又将“东北”二字取消,改称陆军讲武堂。以上各期名称虽迭有变更,但总不出陆军范围。是年东北军在关内作战失败,放弃北京,部队撤至滦州以东,北京分校第七期归并沈阳本校;八月间在沈毕业,毕业人数共968名。同年十二月,第八期毕业,学员共559名。
一九--}k年六月,张作霖被日本炸死,张学良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年末改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缩编东北部队,将编余军官1500余名送入讲武堂第九期(最初称为第九期第一总队,至毕业时才将第一总队四字取消)训练,至一九三O年四月毕业。与此同时,在黑龙江成立东北讲武堂分校。一九二八年夏,在沈阳招考文学生1000余名,送入东北教导队入伍。当年冬入伍生,入讲武堂第十期(最初称为第九期第二总队,在第九期第一总队毕业时,改为第九期,将第九期第二总队,改为第十期),第十期的学生还有于一九二七年秋成立的东北陆军模范队(招考高小以上毕业的文学生)和第十九师(师长王以哲)的学生队(也是招考高小毕业的文学生,训练将近两年)共1500余名,第十期于一九三O年八月毕业。第九、第十两期同时在校,校址在沈阳城东山嘴子营房。 监督仍为张学良,因张作霖已死,堂长一职即行取消。教育长先为鲍文越,一九二九年冬改为周濂。一九三O年八月第十期学生毕业后,张学良将所有东北军事教育机关归并于东北讲武堂之内,他仍兼任监督,由副监督周濂负全责。
一九三O年年末,召集第十一期学员(召集部队现职军官)入校。全期共有学员700余名,由王瑞华任教育长。一九三一年春,王瑞华他调,由副监督周濂兼教育长。
“九·一八”事变,第十一期尚未毕业,东北讲武堂无形取消。
东北讲武堂由一九O六年创办起,到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止,有二十多年历史;培养近万名的初级军官,所以说它是东北地区历史最久,培养军事干部最多的一个军事学校。二、东北讲武堂的组织系统
东北讲武堂在堂长之下设有教育长,实际负教育训练之责。在教育长之下,有的期设有总队长,协助教育长,督促教育训练的进行。先后任总队长的有:张厚琬、林家训、吴玉琳、王静轩等。
讲武堂各期每个兵科都设有科长一人, 分步、 骑、炮、工、辎五个兵科,并按兵科人数编成若干个队,每队有学员(生) 120名,每队又分为2—3个分队,队为最小的教育训练单位。在不足一队的兵种分队,则以分队为最小单位。队设队长一人,队副三人,特科还配有助教2—3人。关于学员(生)的生活管理和术科教练等事宜,均由队长队副负全责。第九,第十两期,由于学员(生)人数过多,在队以上又设大队,设大队长一人。大队辖四个队,第一、二,三大队为步兵科,第四大队为骑、炮、工、辎重科,这是以前各期所未有的。
学科教育,则由各专属教程教官担任;如战术、兵器、地形、筑城、交通等,每种敦程设主任教官一人,下设教官若干人,分别担任各种军事教程和补助学科的讲授。
为办理总务、卫生、军械、军需等业务,校务部还设置有关处(科)。
东北讲武堂也与东北军一样,无党派组织与政治活动,因而不设政治部,没有政治课程。有关训育事项,则由各级领导担任之。
三、东北讲式堂的教育概况'. 讲武堂本校及分校
本校和分校的教育,大体上分为学科与术科两部分,有关训育事项不列入教育计划之内,而由教育长、总队长以及队长、队附等利用早晚集合点名或其他课余时间,做一般训话(俗称精神讲话)或指示,把校内最近发生的问题和学校当局的决定与要求等,向学员(生)宣布之。有时堂长、监督来校视察时,亦多集合学员(生)进行训话。
讲武堂中心思想教育,只以师生、同学、同乡等封建道德观念,来维护团结,巩固统治,如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曾手书“民之良干”四字,悬于堂本部,以示鼓励。又第九期教育长周濂,以“良心”二字作为校训,勉励学员要以不为势屈,不为利诱,毅然决然认真去做。,告诫学员:扣盗饷械可耻,为爵禄来可耻,品行恶劣可耻,见地不高可耻,能力不如人可耻,作战无勇气可耻。以这些封建道德来勉励学员,要求学员。 ?
学科部分
甲 军事教程
学科的主要课目为军事教程,计有战术、兵器、军制、筑城、地形、交通等,一般叫做六大教程。;另外还有卫生学,军队教育学等,均由专属教官担任之。
乙 各种典范令
各种典范令是术科教练的基本教材,由队长、队附及助教分别担任之。所谓典范令,即指各兵科操典、射击、教范,阵中要务令、筑城教范、通信教范、体举教范、劈刺教范、陆军惩罚令、卫戍勤务,内务规则等之简称。这些都是训练的基本教材,所以都由队长、队附、助教担任之,一边讲授,一边使学员操作。
术科邵分
主要科目是操场教练和野外演习,先由各个班,排,连教练,以至营、团教练,其中包括制式教练,射击教练、阵中勤务、筑城作业、通信作业等。这是战斗的基础,均由队以上军官担任之。另外个别术科,如劈刺、技术、体操、马术等,则由各专属教官担任。
野营演习
每期学员(生)在毕业之前,要举行一次野营演习,把全期所学的理论,在现地加以实地演习,由专属教官及队以上军官共同担任之。如现地战术则由战术教官担任,测图实施、野战筑城及通信作业等,则由地形.筑城、通信等专属教官领导实施之。至于战斗,行军、宿营及阵地彻夜演习等,则均由队以上军官担任之。演习时间通常为一个月左右. -
教材及教官 · .
讲武堂各期所用的教程和各种典范令等,大部采用保定
陆军军官学校
及日本士官学校的课本,逐期翻用, 而教官、队长、队附等,都由正式军官学校毕业者(如保定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和留日回国的军官)担任。
学员(生)的生活管理 ;
讲武堂学员(生)的生活管理很严,学员入学后,一律住校,除星期放假外,其余时间都不准外出。平时一切行动,都要符合内务规则和陆军礼节的规定;如有违犯,则按陆军惩罚令惩处。校内设有禁闭室,尤其在星期外出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回校,否则关禁闭,甚至体罚,如打戒尺、军棍等。学校按规定有寒、暑假,但有时因为时局关系或课业紧张,常有缩短假期及完全取消假期者。
2. 高等军学研究班
高等军学研究班创办于一九二八年二月,召集曾在正式军官学校(如保定军官学校与东北讲武堂)毕业之现职参谋,入班肄业,研究高深的军事学理,授以陆军大学的主要课程,学习期为二年,原隶属于第三四方面联合军团司令部,后改归讲武堂领导。其主要课程如下:
(1)战略战术课目
有基本战术、图上战术、现地战术、要塞战术、航空战术、大兵团战术以及沙盘、兵棋,阵地攻防,与战术教育法等。
(2)战史课目
有日俄战史,普法战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拿破仑战史等。
(3)参谋业务课目
有参谋业务、谍报勤务,辎重勤务,兵站勤务, 铁路输送、船舶输送、动员学,高等司令部勤务,作战计划、军队教育、演习计划、兵要地理等。
(4)一般兵学课目
有军制学、军政学、地形学、马政学、交通学、野战永久筑城学、兵器学、航空学,战车学,化学战、陆军经理学,军队卫生学、海军学等。
(5)辅助学课目
有国学、历代兵略、国际公法、政治学、外交学、新闻学以及数学、经济学、外语等。
(6)野外演习课目
有筑城实施、实兵指挥、参谋旅行、战史旅行,高等司令部业务演习等。
(?)见学及队附勤务
有各种兵种研究班见学,航空见学、海军见学、各特种部·队见学等。各兵种互在军队队附勤务,另外还有马术。
在开办时,聘请日本大佐浦澄江等四员为兵学教官,以后由本国及日本陆大毕业之军官授课,辅助学科则多请文学校的讲师、教授等兼任之。
3. 各兵种研究班
各兵种研究班,当时有航空教育班、步兵研究班、炮兵研究班、工兵研究班等。这些研究班,都是一些专门学校性质,是仿照日本各专科学校的形式而创办的。招收讲武堂或各军官学校毕业的,并在部队任职一年以上的现职军官入班肄业。其所授之课目,基本上与日本各专科学校相同,并由日本各专科学校毕业之留学生担任教官等职务:如炮兵研究班就是仿翠日本横须贺野战炮兵学校创办的,主持该班教导的吴克仁(教育长)、战术教官陈昶新、射击教官何宏远等都是日本炮兵学校毕业的。并有日本教官仓岗繁太郎,担任炮兵战术。他也是日本炮兵学校毕业的。各兵种科研究班主要教育课目虽各不同,但总不出该兵种范围,其概略如下:
(1)该兵科战术
有图上战术,现地战术、沙盘、兵棋等。
(2)该兵科战斗教练
有实兵指挥,实弹射击、野战筑城和各兵种联合演习等,如炮兵研究班,为了给学员练习射击指挥,在学员入班前,即为每人准备各种炮弹100发,以为训练射击指挥之用。各研究班均设有教导队,作为研究班学员实兵指挥之用。一九三O年四月,步兵研究班、炮兵研究班、航空教育班、工兵研究班,举行步、炮、空、工联合攻防对抗演习,以培养各兵种联合作战的指挥能力。
(3)另外还有一些补助课目
如通信、测图、测地,马术,兵器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
(4)见学
航空见学、兵工厂见学以及到其他研究班见学等。
查询档案文献及照片需VIP权限,点击开通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浏览过的版块
【第三期】
【报刊书籍】
【职员职官名录】
【抗战档案】
【中央训练团】
【纪念册(刊)】
【其它文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