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抗战历史档案数据库

军政公报叙衔令

您现在的位置:  >> 公报命令 >> 军政公报叙衔令

杨常事件始末:如果张学良不杀杨宇霆,日本人不可能占领东北 ... ...

2021-10-4 11:29| 发布者: 版主3| 查看: 4567| 评论: 0|来自: 百度

  张学良是近代重要历史人物中少数几个活过100岁的人。他生于1901年,直到2001年才去世,见证了整个20世纪。晚年,张学良偶尔接受媒体或学者的采访,有一次,他对采访的人说:“我做错了一件大事,就是错杀了杨宇霆。”

  杨宇霆是谁?张学良为何要杀他呢?

  杨宇霆字邻葛,辽宁人,曾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由于杨宇霆善于谋略,很早就被张作霖招到麾下,逐渐成为奉军的核心人物,是张作霖的左膀右臂。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手东北军大小事务。杨宇霆作为“前朝遗老”,遭到张学良的猜忌。但是,张学良杀杨宇霆,远不止猜忌那么简单。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替父亲,掌管东北军。此时的张学良,年纪轻轻,做事还不成熟,所以他特别倚重杨宇霆。杨宇霆为人狂傲,他在东北军里是元老级的人物,地位很高,深受尊敬。杨宇霆自然不把“乳臭未干”的张学良放在眼睛里。张作霖遇害时,杨宇霆在滦州视察部队,6月6日张学良秘密前往滦州,与杨宇霆密谈。张学良对杨宇霆说,愿意把奉天交给杨宇霆,可是杨宇霆却傲慢地说:“我可以跟你的父亲,但不能跟你做事,我们之间看法做法都不一致。”张学良对此耿耿于怀。

  另外,在处理张宗昌事件上,杨宇霆违背张学良意志,导致张学良起了杀心。事情是这样的,张作霖死后,张宗昌感到失去了依靠,在滦州,张宗昌的部队被国民革命军击溃,张宗昌进退两难,他请求张学良,让他率残军退到关外。张学良和张宗昌虽然是拜把子兄弟,但是他对张宗昌并无好感,奉军内部也对张宗昌反复无常十分反感,所以拒绝他退回关外,并派杨宇霆率兵去迎击张宗昌。

  杨宇霆是个明白人,打张宗昌不是问题,问题是抓了张宗昌该如何处置。是当场杀了?还是捉活的回来?所以他问张学良:“如果捉住了张宗昌怎么办?”

  张学良沉吟一会儿后说:“杀”。

  杨宇霆得到了明确答复后,欣然带兵出征。双方交战后,张宗昌的部队果然被打败,张宗昌也被杨宇霆活捉。但是,杨宇霆却并没有杀张宗昌,反而对张宗昌说:“汉卿叫我杀你,你赶快跑吧,关外不是你的庇护所了。”张宗昌听了大怒,连夜逃走。当他安全抵达大连后,仍旧气愤难耐,提笔给张学良写了一封信,他张学良痛骂一顿。张学良这才发现杨宇霆把他给卖了。

  张学良掌权后,杨宇霆仍旧我行我素,飞扬跋扈。从张作霖时代开始,杨宇霆职务多有变动,但是无论怎么变,他始终兼任奉天兵工厂的督办,牢牢把持奉天兵工厂的一切权力。于是,在东北,杨宇霆被称为杨督办。在兵工厂,他可以任意花钱,任意要钱,别人不敢干涉。张学良掌权后,杨宇霆仍故态不改,我行我素。当时奉天财政厅长是张振鹫,时常因杨宇霆要钱付不出而受他的责骂。时间一长,人们都认为,张少帅年少无权,东北事务,得听杨宇霆的。

  张学良主张东北易帜,关内派来的使者,都是先见杨宇霆,再见张学良。杨宇霆甚至大言不惭地说,关外的事我杨宇霆可以作主,汉卿是个小孩子,不必理他。

  杨宇霆的这种做法,让张学良非常不爽。

  杨宇霆有个亲信,叫常荫槐,他是杨宇霆的重要智囊,他替杨宇霆出谋划策,培植私人势力,杨宇霆则保举他为东北交通委员会委员长。

  还有一次,杨宇霆的母亲过生日,东北的显要政客都到杨家庆贺。送礼之后,大家都在杨家打牌、聊天,好不热闹。这天,张学良也来到杨家庆贺。当随从通报后,杨宇霆临时有事出去了,而在杨家的大大小小官员都对张学良的到来不以为意,仍旧继续打牌、聊天。没过多久,杨宇霆回来了。当随从通报后,屋子里的人全部安静下来,站起来迎接杨宇霆。

  这个场面,深深刺痛了张学良。于是,张学良下定了杀杨宇霆的决心。

  1929年1月10日下午,杨宇霆和常荫槐来到少帅府老虎厅与张学良议事。他们对张学良说,中东铁路是中苏合办的铁路,一向不接受东北交通委员会的指挥,要求张学良下令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由常荫槐担任督办。

  张学良对此非常气愤,他认为两人这是在“逼宫”。于是,张学良借口此事要等南京方面批准才行。飞扬跋扈的杨宇霆则步步紧逼,他说:“此事我们俩已经商量好了,就这么办了。你签个字,我们马上公布于众!”

  张学良异常气愤,但是隐忍不发。他对杨宇霆说,现在已经到了饭点,我先让人准备饭菜,吃完饭咱们再谈。

  杨宇霆则说:“这样也行,饭就不吃了,我们还有要事回去处理。再说,临来时,已经告诉家人准备晚饭了,我们吃过饭再来听结果。”说罢,二人起身告辞。

  杨宇霆和常荫槐走后,张学良急忙命令警务处长高纪毅,安排人埋伏在老虎厅,等杨、常二人再来,就将他们就地正法。

  过了不久,两人果然再次来到老虎厅。刚一进门,不见张学良,只见高纪毅带领4名卫兵将他们围住,二话不说,当场开枪。杨宇霆和常荫槐被打成筛子,当场毙命。这次事件被称为“杨常事件”。

  杨宇霆、常荫槐被处决的消息传出后,东北军大小将领悚然不已。从此,再也没人敢轻视张学良。

  晚年,张学良在反思杨常事件时,对杀死杨宇霆感到后悔。主要原因是,杨宇霆足智多谋,能力很强,外交经验丰富,有小诸葛之称。有他在,东北军可以在日本人、俄国人、南京三股势力里玩得游刃有余。他死后,东北军里再也找不出和他能力相当的人。如果他不死,九一八事变也许就不是后来的结果,日本人也不会在短短四个月内就占领东北全境,也许东北的命运就能改变。

  然而,历史不能假设。张学良选择杀杨宇霆立威的那一刻,东北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来源:百度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198561521076255&wfr=spider&for=pc

© 2013-2022 Cmgw Inc. GMT+8, 2025-1-15 14: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