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讲武堂历史文化网-抗战历史档案数据库

军政公报任官令

您现在的位置:  >> 公报命令 >> 军政公报任官令

张学良为何说:如果郭松龄在,当时日本人就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 ... ... ...

2021-10-4 09:29| 发布者: 版主2| 查看: 3073| 评论: 0|来自: 百度

  “当局的不抵抗,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逐渐发展成军国主义国家,且资源匮乏的日本,开始大肆占领中国各大地区。庚子事变后,日本占领了天津、北京,在日俄战争当中取得胜利之后,日本又成功从俄国手里夺取了其在中国东北的特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日本队德国宣战之后,就势入侵了德国在中国胶州湾(山东青岛内)。后续通过和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日本彻底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取代。因为入侵计划的步步成功,日本对于侵占中国的野心和信心都在飞速膨胀。

  在后来,因为蒋委员长的不抵抗政策,日本以极快的速度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使得东北全境全部沦陷,东北人民陷入到了长达14年的痛苦殖民生活当中。在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时,张学良曾表示,如果郭松龄还在,日本人绝不敢发动九一八。

  从军报国

  “日俄战争的灾难给郭松龄的触动是巨大的。”出生于动荡年代的郭松龄,是伴随着滔天战火成长的。因为亲眼见到了战争对于人类的巨大杀伤力,郭松龄在小小年龄就立下了报国之志。

  1883年,郭松龄在奉天(现辽宁沈阳)东郊出生。郭松龄的父亲因为家境贫困无法继续走仕途之路,所以便“在乡村做了一名私塾先生。”郭松龄的母亲怀有一颗仁义之心,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依旧会慷慨救济那些比自己更为困难的人。

  在郭松龄19岁的时候,郭松龄的父亲终于在省城找到了一份工作。自此,为了帮家里种地维持生计,已经辍学7年的郭松龄,又可以去到书院继续学习。因为当时还处于清政府统治当中,所以郭松龄也像许许多多想要报国的学子一般,希望通过学习来走上仕途。

  很快,不幸再次降临。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随着日俄战争的爆发,郭松龄不得不再次辍学。日俄战争的凶猛,以及其对于中国人民的影响,使得郭松龄产生了“从军报国的念头。”当得知为了培养陆军初级军事人才的奉天陆军小学堂设立之后,郭松龄立即前往考试,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学校。

  在考入奉天陆军小学堂的次年,因为表现出色,郭松龄被选到了“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习。”在这段时间内,郭松龄接触到了一定的进步思想。1909年,郭松龄跟随赏识其的陆军统领朱庆澜去到了四川驻防地,担任第68团的连长。

  在1911年,四川同盟会利用当地的保路同志军向成都发动了武装起义。当时已经升职为第68标第2营营长的郭松龄,正好守的就是成都北侧。早在保路运动发生前就已经加入到同盟会的郭松龄,十分反对内战,在其婉言相劝后,这项武装起义最终得以和平解决。

  因缘结识

  “(郭松龄)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因为郭松龄用兵不血刃的方式解决了这一武装起义,所以当时的四川都督赵尔丰怀疑其通“匪”,并以此为由直接将郭松龄的职务撤除。

  虽然后来在朱庆澜的恳求下,郭松龄得以恢复原职,但这一职位随着兵变而无法继续,郭松龄在返回到奉天后,随即参与了密谋起义。

  郭松龄等人因为参与密谋起义,而被清政府表示要处以斩首之刑。生死一线之际,同为同盟会成员的韩淑秀冒着生命危险冲出来表示,郭松龄回到奉天是为了举行婚礼,其“从未参加革命党。”因为韩淑秀的机智举动,郭松龄得以释放,在这之后,原本就互有情愫的两人结为夫妻。

  在先后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和中国陆军大学之后,投奔孙中山的郭松龄,因为孙中山所领导的护法运动的失败,而再度返回奉天,在陆军讲武堂担任战术教官。当时,张学良正在陆军讲武堂学习,两人因此结识。

  通过在不同学校的学习,郭松龄的军事理论知识非常扎实。因为曾多次带兵打下胜仗,所以郭松龄所积累的知识,都是通过自己实战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出来的。张学良在听了郭松龄的讲学之后,对其丰厚的军事知识较为钦佩。

  在此期间,第一次直奉战争发生。这次战争,是以吴佩孚为总司令的直隶省系军阀部队,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军,因为资源分配不均等矛盾,而发动的。

  两军大战展开之后,仅一周的时间,奉系就宣告落败,张作霖也因此而退出关。在战线上许多吃败仗的队伍当中,唯一躲过一劫的2万人,正是由“张学良和郭松龄所指挥。”

  在这次战争之后,张作霖立即任命郭松龄为裁军检阅使,负责将军纪涣散,战斗力不足的队伍裁撤掉。

  在日本的援助之下,奉系随即发起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在此次战争当中,郭松龄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当战争胜利后论功行赏的时候,郭松龄却没有得到在其看来,应有的奖赏。

  不幸逝世

  “奉军内部原存在新老两派对立,新派中又分为土洋两派。”在中国土生土长的郭松龄等人,和队伍当中出资日本士官学校的杨宇霆等人有着较深的矛盾。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之前的矛盾被急速激化。原本在战争当中起到了极为重要作用的郭松龄,没能得到任何封底,但那些洋派却各自得到了封地。

  与郭松龄素来不合的杨宇霆得到了安徽,张宗昌得到了山东,姜登选得到了江苏。看着到头来什么都没有的自己,以及应有尽有的对方,郭松龄的内心气愤不已。

  实际上,郭松龄当时没能看懂张作霖的打算。早已决定要将自己的位置传给张学良的张作霖,早已将郭松龄绑到了儿子张学良的船上。

  一旦张学良上位,那么郭松龄的地位,和其受信任程度,将远胜于杨宇霆等人。素来直爽的郭松龄没能想到这一层,而早就对国民政府一味的软弱看不惯,不希望内斗,希望将枪口一致对外的郭松龄,在得知张作霖为了对付孙中山而和日本签订卖国条约之后,立即在张学良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张学良的名义发兵。”

  当时张学良和郭松龄两人之间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好,所以将士们并没有怀疑这一命令,而是一路跟随郭松龄冲到了关外。郭松龄发动的反奉战争,最终因为日本支持张作霖而失败。被日军抓捕之后,郭松龄和韩淑秀两人慷慨就义。

  对郭松龄十分了解的张学良,非常知晓郭松龄对于日军的痛恨。因此,在后来回忆的时候才会表示,如果郭松龄在,那么日本人绝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

  历史没有如果,陷入奉系内部内斗,认为奉系首领和自己三观不合,一味媚日的郭松龄,在那种情况下,只会选择反奉。

  小结:

  “后有同志,请视此血道而来。”郭松龄在很早的时候就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随着后来加入同盟会,投奔孙中山,郭松龄的内心一直是反对内战,希望能够一直将枪口对外,攻打日军的。

  张学良将军当时因为蒋委员长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日军以极快的速度顺利占领了东三省。时候回想起此事的时候,想到个性果敢的郭松龄,张学良认为郭松龄不论是否有接到命令,都一定会对日军反击。郭松龄的军事能力极强,一旦郭松龄还在,也许历史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 2013-2022 Cmgw Inc. GMT+8, 2025-1-15 14:59

返回顶部